演讲者:比尔·巴克斯顿(Bill Buxton)
1991年,马克·维瑟(Mark Weiser)发表了一篇如今已成为经典的论文《21 世纪的计算机》。在这篇论文中,他为后来的 "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UbiComp)奠定了基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 "计算机"这个词是单数,他的论文的标题与内容是不一致的,重点是我们不会只有一两台计算机,而是会有几百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与成百上千的其他计算机打交道。此外,尽管数量如此之多,但由于这些设备与我们的环境无缝融合,我们与这些设备的互动将在很大程度上是透明的。
这是我参与塑造的一个愿景,也是我仍然相信的一个愿景。但同样,我们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这种透明度和无缝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缺乏。几乎每次会议开始的时候,我们都会浪费5-10分钟的时间来努力把我们的笔记本电脑连接到投影仪上,这只是一个例子。
在这次演讲中,我想说说这个问题,以及我们如何调整思路和优先级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加速实现维瑟的愿景。
我认为,这其中的一个关键部分要求我们像关注人机交互一样关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关系。换一种说法,我相信社会计算是核心,但是社会计算处于电器和服务的社会之中——甚至可能比人类社会还多。显然,这两个社会是交织在一起的。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带给我们一些问题:"在使用这些设备的社会中,社会习俗是什么?" 它们如何优雅地接近对方并建立联系,或者离开并断开联系?它们如何独自行动和一起行动?这里要强调的是,除了聚合与离散,可能更多地涉及两者之间的转换。
如同人的社会一样,适当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驱动的:社会的、文化的、物理的、有意的等等。这有助于将前台/后台交互、传感器网络、环境智能等概念联系起来。
总的来说,这个讲座既是提出问题,也是回答问题。它的真正意图是说,我们需要超越目前对个人设备或服务的关注,从生态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大量简单易用的精美设备累积起来的复杂度还是超过了用户的挫败感阈值。我们目前专注于单个小工具、应用和服务的方式,只是转移并增加了复杂性,而不是从整体上减少复杂性。
我希望围绕一条不同的路径构建并激发一场对话——在这条路径上,更多正确的技术可以降低整体复杂性,同时以几何级数增加用户社区的价值。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